随着我国国民的安全意识慢慢地提高,对车辆的安全性也是越发重视,其中车辆是否配备ESP就成为了购车时重要的判断依据。而什么是ESP呢?下面就先简要地作个介绍吧。
ESP是目前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ESP全称是:(ElectronicStability Program)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属于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防侧滑系统)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而和仅有ABS及ASR的车型相比,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有效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很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
博世是第一家把电子稳定程序(ESP)投入量产的公司。因为ESP是博世公司的专利产品,所以只有博世公司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才可称之为ESP。在博世公司之后,也有很多公司研发出了类似的系统,如丰田的VSC和宝马的DSC等,实际功能基本差别不大。
其实ESP的概念出现得很早,线年开始的,当时的ESP已经是第五代,装配的车型我们也比较熟悉,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头奔”。在到了2002年,博世推出了ESP8.0,并一直沿用至今。至于目前最常用的9.0版本,其实博世亦早在2010年就已经推出。而在我国,ESP在2012年左右才在合资品牌开始普及起来,慢慢被消费者所熟知。
ESP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止侧滑。然而ESP产品系列提供的可能性远远超出了其基本功能。制动力能够独立于制动踏板而建立,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软件能够执行新的增值功能。驾驶员能够直接感受到安全性、操控性和车辆动态性能的提高。目前博世已实现的增值功能主要有6类:制动和助力辅助功能;特殊稳定支持功能;驻车和车速控制功能;周围环境传感器的辅助;特殊的转矩控制;监视和信息。各大车企厂商能自行决定其对司机的支持力度、干预时机和干预程度,从而针对旗下品牌或车型的所需特性进行设计。
尽管ESP的核心功能几乎相同,但目前市场上低至8万的国产品牌轿车,和上百万级别的豪华车型,同样标榜有ESP,他们的功能上是否完全相同?答案明显是否定的。考虑到成本问题ESP也会拥有版本区别,涵盖多少的的功能模块就成为关键了。而市售车型实际由于ESP的版本差异以及其各大车企厂商对其不同程度的研发,所涵盖的项目数少则6项多至20多项都有,每个品牌对这些辅助系统的命名也不完全一样。(目前所知迈腾B8所含项目数达到19项,奔驰新E级在20项开外)
而现在博世最新版本为ESP9.3。据博世官方宣布与ESP9.0~9.2版本不同的是,9.3版本极大的提升了系统的兼容性,将主动安全技术考虑在了ESP系统的执行中,兼容性更强。此外,硬件层面上,9.3版本使用4核处理器,反应速度更快,传感器由于使用了数字信号,比之前的模拟信号准确度提升了30倍,这些对于ESP在反应时间和处理速度这些核心性能的提升上至关重要。领克01成为全世界首款搭载博世ESP9.3的车型,而根据领克官方透露,领克搭载的ESP9.3属于高配至尊型,并开发出多达17项的衍生辅助功能。
虽然说ESP的有高低配之分,但无论高配还是低配,其功能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的。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进行的研究表明,将ESP作为标准配置能大大降低34%的轿车单车事故、71%的轿车翻车事故,而SUV的单车事故甚至能降低59%。NHTSA的报告还提到,如果标配ESP主动安全系统,每年在美国多达10300个生命能够得以拯救,25万2千起人员伤害能够得以避免。ESP甚至被称为继安全带发明后最能拯救生命的科技。不过目前ESP在我国也并未完全普及,毕竟根据最新国家标准GB7258-2017《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我国才刚刚实现强制所有机动车必须带有ABS功能,也就是说离全面实施ESP还有应该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个人建议消费者选择自身的爱车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有ESP的车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