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高能周评:智驾的好消息和坏消息_媒体报道_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216高能周评:智驾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发布日期:2025-02-17 14:13:55 作者: 媒体报道

  分别召开了发布会,主题直指“全民智驾”。特别是比亚迪,把全系车型都武装上了智能驾驶系统,智驾终于开始普及。

  所谓普及,就是连7万元的海鸥也要安装智驾系统了。过去,无论是华为的还是

  的,如果你的车不到三、五十万,很难和智驾产生关联;但从去年开始,15万元级的车型,比如iCar 03,也开始普及纯视觉智驾;而2025一开年,比亚迪的大动作更是把智驾的入门车价拉到了7万元的级别。

  智能驾驶要说明前提?传感器、电子电气架构、算法和数据,这些是至少的。在过去的几年,这四大条件都还太贵,性能上也未达到替代人类的程度,所以只能配给高价车也很正常。而在端到端路径逐渐明朗后,硬件,无论是只用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还是带一个或多个激光雷达的多模态方案,都会比过去便宜很多,给全面普及带来了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也是基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和相关零部件产业链的贡献,整个行业的人员流动很大,所以各家技术代差并不明显,再加上供应商的强大能力,推着智驾行业快速迭代。它们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以及主流传统车企的规模效应,都构成了这一轮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大前提。

  高层都在勤奋地直播,展示自己车上智能驾驶系统的出色表现。自主品牌的一线车企你追我赶,动作一致,谁也不敢在这场竞争中掉队。

  去年年中,奇瑞率先提出,将在2025年中期开始做全系车型的智驾普及,可惜比亚迪和长安动作更快。能确定的是,几家一线年都会实现智能化的全面装车,这就是“智能驾驶普及元年”。

  考虑到成本,各家车企都会推出几个差异化版本,来覆盖不同子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比亚迪从核心传感器的角度分为三套技术方案,最高阶的“天神之眼 A”,采用了三个激光雷达的版本,也就是DiPilot 600,搭载在最贵的

  “天神之眼 B”面向腾势和比亚迪品牌,采用单个激光雷达的版本,即DiPilot 300。最经济的“天神之眼 C”采用三个摄像头的方案,也就是DiPilot 100,搭载在7万-20万元的比亚迪品牌车上。这让普通家用车的使用体验,比过去的L2级辅助驾驶肯定要好得多了。

  行业里的纯视觉路线大多数都会采用双目方案,也就是两个摄像头来控制成本,比如特斯拉就是这样;国内以纯视觉为主的大疆有单目和双目的,也有跟激光雷达整合的三目方案。

  比亚迪的普及版“天神之眼 C”采用了“三目”方案,而且起了一个中国人都好懂的名字“二郎神”,这三个800万像素的摄像头里,一个是探测角度30度的长焦摄像头,最远可以感知到350米外的物体;另外两个是探测角120度的广角摄像头,探测精度达到1厘米级别。

  “天神之眼 C”的全套传感器采用了5R12V12U的配置,即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车辆行进的时候,周边所有的路况和场景都是由它们来感知的,感知到的不一样信息会被融合在一起,交给端到端大模型去计算,然后车辆的规划控制程序会进行校正,最后输出给执行机构来完成加速、转向、制动这些操作。

  可以看到,比亚迪最廉价的方案也比特斯拉的要复杂一些,通常来说,感知器件越多,感知的准确度也越高;但我相信成本却是更便宜的。

  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去年前年智驾没普及,今年突然地就普及了?其实,智能驾驶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经过电子电气架构的改造,这是很深层的东西,简单的油改电做不到。所以,老的汽油车确实做不到,但是自主品牌新出的车,哪怕是油车,电气架构基本也是按照新能源车标准设计的,具备了智能化的条件。

  合资车在上半场电动化方面还没反应过来,下半场智能化又来了,真是应接不暇。看这个趋势,未来几年如果合资企业在国内还是不想交出主导权,销量会继续跌落得更远。感觉这些外资品牌的总部高管们,有点像退休十几年的老爷爷老奶奶,早就不学习享清福了,明明听得到我们在说话,却听不懂我们说的是什么。

  因此,这一轮的汽车智能化必然是由中国品牌引领、成长为大趋势,并推进到全世界的。

  尽管长期科普和推崇智能化,但是今天我也想给大家浇点凉水。自从有些新势力厂家为了进入汽车行业而夸大了智驾的能力,过去被称为“无人驾驶”的智驾,就长期被夸大宣传,似乎已经完美无缺了。后果是一些人不管不顾地在高速狂奔的车里睡觉、躺平,这是极大的错误!对自己、对其它车都是巨大的误导和犯罪行为。

  所以我很担心智驾的普及会带来更多误解,呼吁大家正确地看待智能驾驶:它是一个逐渐完备中的技术,即使现在最好的智驾系统,由于端到端本身存在人所不知的黑箱,咱们不可以斩钉截铁地说,它100%地完美。只要出一次错误,智能驾驶就不算完善,就还需要一些时间去验证,这是每个使用者都需要保有的敬畏。

  而企业,也有责任在宣传上回到它最初的名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把它当作一个辅助,一个降低驾驶者劳动强度的系统来使用,这才是正确看待智驾的态度。过去特斯拉把它卖成“无人驾驶系统”,后来者又卖成遥遥领先,激光雷达和纯视觉并不能同时担当“高阶智驾”的大名,这些似乎是存在于整个智驾领域的浮夸营销。我知道车企都很着急,但我们已是领先的了,这种着急的营销动作,只会误导消费者,带来致命的后果,大厂要有担当。

  车主也必须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其实,车上有一个能够辅助你驾驶的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你的脑、眼、腿、脚的疲劳程度,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太贪心。

  顺便再说一句:十几家国内主流的车企最近都宣布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以后长途驾驶有陪聊了,未来科技真的是奔跑着扑面而来的感觉。

上一篇: 零跑轿车的优势体现在多个视点以下是详细介绍 下一篇: 比亚迪发布全新“天眼”驾驭辅佐体系敞开全民智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