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华诞,举国同庆,砥砺前行。70年风雨变迁,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作为汽车类媒体的从业者,有幸目睹、感受和经历了汽车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期”,尤其是最近十年,以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为标志,全面开启了全世界内汽车产业的新格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别推出“汽车出行这十年”之关键词系列随笔,希望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出发,结合当事人的所见所感,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共同勉励。今天推出第九篇:导航技术变革。
这是十年前笔者和爸爸的对线年,车载导航刚刚兴起,受限于成本及技术成熟度等,大部分的汽车家庭还未能享受到这一新兴技术,家庭自驾出游时仍靠纸质地图规划线路,或是通过问路解决。
记忆中,小时候每次出远门,老爸都会事先问一下客、货车司机,具体走哪几条公路,然后笔者和姐姐在后排摊开地图指挥。虽然麻烦,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只是如此一来特别容易晕车......
笔者家住天津市郊,距离北京一百多公里,那次看过鸟巢返程时,在北京一座立交桥迷路,纸质地图根本派不上用场,最后还是找了一辆出租车带路,这才开出市区。现在想想是个很有趣的故事,却也是十年前普通汽车家庭用车过程中便利性问题的一个体现。
2013年,笔者升入大学。那时,车载导航已在大部分车型中迅速蔓延开来。只不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导航系统还无法网联升级,需定期前往4S店更新地图。与此同时,导航系统后装市场开始繁荣。
随着移动网络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13年前后,移动4G技术逐渐开始普及。相比之前,此时的导航技术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影子,它作为汽车多媒体的子系统嵌入其中,通过语义分析能做到和人的简单沟通,并能实时反馈路况信息。
如今,5G技术已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不禁让人感慨技术升级之快。后工业时代,基础通信设施及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在汽车导航领域更是如此。
有资料显示,当下热炒的无人驾驶,其中的一个底层技术就是车载导航。产业的发展如同齿轮的啮合,环环相扣。如今,有了高带宽、低延迟的5G技术,以及传感器和处理器等技术的加持,汽车出行的想象空间也变得更大了。
“汽车电子在整车中所占比重将会慢慢的大”,笔者大学时期的老师就一直这样强调,如今来看确实如此。从百度Apollo平台到阿里操作系统AliOS,再到华为最近推出的鸿蒙OS,跨界创新层出不穷,玩法多样。
自动驾驶之所以能做到无人参与,是因为人已经“提前参与”,即把传感器、中央处理器调试好,并将地图、路况信息提前输入,为了让汽车自己学会规划路线,并对突发情况作出应急反应,导航技术就成为了重要的一环。笔者的老师说道。
回顾汽车产业十年变迁,我们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撷取了车载导航技术变革,希望能管中窥豹,记录风雨征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陈梦宇)
(杜锦华 高瀚波)近日,20余名来自全军测绘部队的一线作业员聚集某测绘信息中心,积极为军事测绘导航建设出谋划策。
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先进遥感技术主题2012年度总结交流会在广西召开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精神,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先进遥感技术主题专家组于11月20-21日在广西组织召开了2012年度总结交流会。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办主题专家组、部分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及相关项目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传统的卫星导航不同,脉冲星导航不能直接对地面进行导航,而是对近地轨道卫星、深空探测及星际飞行器进行导航。帅平提到,此次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将解决三个问题——“看得见”、“测得准”、“用得上”。
回顾汽车产业十年变迁,我们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撷取了车载导航技术变革,希望能管中窥豹,记录风雨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