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的所有卫星都已经顺利升空,并实现了全球组网,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继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国家的伽利略系统之后,世界上出现了第四个相对成熟的全球定位系统。我国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取得这样的突破非常不容易,在这些尖端技术上,西方国家一直严防死守,我国想要不受制于人只能进行自主研发,很多有关技术都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在我们享受高智能设备服务的同时,应该铭记并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科学工作的人们。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
在我国建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初期,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国为何需要这么做,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使用美国的GPS系统,而建造新型导航系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怎么看都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美国手握GPS卫星导航系统的控制权,随时都能以切断信号相威胁,如果在紧急时刻被美国“卡脖子”,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国痛下决心,决定研制属于自身个人的导航系统,最终北斗系统应运而生。
现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实现首次工程化,成功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在京沈高铁的建造过程中顺利应用,未来,北斗系统的更多功能都将被一一运用到实践当中。
不过,有细心的人对我国的北斗系统和美国的GPS系统来进行了比较,在此过程中发现美国的GPS只需要24颗卫星就能顺利运行,而我国北斗却要55颗,这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两者差距在哪?对于这一问题,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一语道破其中真相。
专家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美国的GPS开发较早,当时的技术并不支持太多的附加功能,而我国的北斗系统不同,它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集合多项功能于一体,其中的短报文技术是真正的独门绝技,所以自然需要更多的卫星维持运营。第二,我国的北斗系统建造时间较晚,很多近地轨道都被美国等其他几个国家抢占,所以部分卫星有必要进行远距离投射,卫星总数自然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