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年召回车辆最多的5个品牌_品牌新闻_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盘点2024年召回车辆最多的5个品牌
发布日期:2025-02-21 21:46:13 作者: 品牌新闻

  汽车行业,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是保障消费者安全与权益的重要举措。据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24年全部142条汽车召回信息数据显示,去年国内乘用车累计召回数量达到1112万辆,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5.3%。这一数据不仅凸显出汽车市场对质量监管的严格把控,同时也彰显了有关部门和车企自身对汽车消费者安全的高度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召回量急剧增长,同比增长137.5%至380万辆,占召回总量的34.2%。其中95%以上新能源汽车召回都来自特斯拉,其它品牌新能源车召回占比并不高,不过特斯拉汽车召回主要是通过远程升级(OTA)的方式解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车辆召回。

  从细分品牌来看,2024年召回总量最高的5个品牌分别为宝马、特斯拉、奔驰、本田、标致雪铁龙,能够正常的看到,在召回量前5位中,并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

  2024年宝马缺陷汽车召回总数超过400万辆,频次达到了11次,生产年限从2011年到2023年。其中绝大部分召回是其使用的高田气囊安全风险隐患造成——安全气囊控制管理系统存在软件故障,可能会引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无法正常弹出,无法为驾乘人员提供有效的保护。

  其它召回原因还有“电动冷却液泵插头位置密封不严,可能锈蚀”“ DSCi电机位置传感器电信号受到干扰”“ 制动助力电机传感器电信号受到干扰”“行李箱固定导轨螺栓无法固定”“方向盘接地导线的螺栓孔不满足规格,导致不能正确离手检测” “变速箱集成电子单元未按照规格焊接,有几率会使变速油侵蚀”等等。

  而与常规召回不同,随只能网联汽车的普及,汽车远程升级(OTA)慢慢的变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特斯拉共计进行了六次召回,其中有4次通过OTA形式对产品缺陷做修复,数量达330.1万辆。

  本田2024年召回数量达92.9万辆,其中一个原因跟奔驰一致——燃油泵容易膨胀变形与壳体干涉,不排除采用同一个供应商的零件可能性,这个缺陷波及了本田全系产品,超过了本田召回总量的50%。此外,部分混合动力车型由于蓄电池正极线束布局问题——“当车头左前部在特定角度发生碰撞时蓄电池正极线束可能破损,存在短路起火风险”,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分别召回了相当数量的混合动力汽车,以解决这一安全风险隐患。

  尽管标致雪铁龙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小,但其在2024年依然召回71.5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车型。具体召回原因方面,部分车型的发动机控制管理系统存在软件漏洞,可能会引起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抖动、熄火等不正常的情况,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此外一些车辆的悬挂系统零部件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可能会引起车辆行驶时的稳定性下降,增加了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2024年的汽车缺陷产品召回中,因车身部件存在问题被召回的汽车数量最多,达183.2万辆。其中,因前备箱门锁、拖车牵引装置、车门等问题召回的汽车数量较多。因辅助系统功能问题召回170.17万辆,其中长安马自达“因车辆控制管理系统(VCM)的控制程序不当,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会发生误检测”而召回9510辆Mazda CX-50汽车。此外,因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燃油系统问题而召回的汽车数量均超过100万辆。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召回也呈上涨的趋势。从召回原因看,电池、软件等问题引发的召回逐步增多。2024年,因电池问题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召回29.5万辆,根本原因是动力电池里面故障,有几率发生短路或起火等问题,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例如,因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有几率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起火风险,保时捷2024年5月11日宣布召回1590辆进口Taycan系列电动汽车,并委托授权经销商对召回范围内车辆的高压动力电池进行仔细的检测。2024年11月15日,因同一原因,保时捷扩大召回了近1.6万辆进口Taycan系列电动汽车。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正式建立,全面开启产品召回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监管新局面。2024年是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施行20周年,汽车缺陷产品召回情况反映出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面临着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挑战。对于消费者而言,关注车辆召回信息,立即处理车辆缺陷问题,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关键。同时,汽车企业也应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管控水平,减少缺陷产品的出现。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4年全年的召回中,自主品牌中只有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东风、吉利、北汽、奇瑞、江淮进行过召回,自主品牌召回总数占所有召回的0.35%,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召回数据相比几乎能忽略不计,这一方面反映出自主品牌在产品的质量管控上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有几率存在漏召、隐性召回(不进行通告或不告知车主,在车主做维修保养或OTA远程升级时对车辆缺陷做处理),甚至隐瞒缺陷的情况,因此就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一篇: 五菱星光值得买吗?诚心晋级实力与性价比完美交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