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逐步普及,在给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安全风险隐患。频繁见诸报端的交通事故,让辅助驾驶的安全性成为社会舆论持续热议的话题。其中,要不要在车外配备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用以明确提示车辆的驾驶状态成为关注焦点。
所谓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指的是在车辆外部安装的一种特殊灯具。通过特定的安装的地方和颜色,向道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明确指示辅助驾驶系统正在控制车辆运行,增强道路使用者的感知与互动。旨在提高道路交互与通行的安全性,减少因误判车辆驾驶状态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车辆内部的传感器和控制管理系统,当车辆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时,系统会自动激活标志灯,来提示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注意。
现阶段,由于没强制性国标要求,国内汽车市场的在售车型中,只有理想汽车旗下车型主动配备了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灯光的颜色为蓝绿色。以理想L9为例,全车共配备了5个标志灯,车头有4个,车尾有1个(理想L7有2个)。这一个标志灯在理想的AD Pro版和AD Max版车型上均有配备。据了解,在默认状态下,车辆开启辅助驾驶系统时,标志灯会自动点亮。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功能也能手动进行关闭的。
从国际视角来看,各国针对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也没有相关的标准或规范,大多是车企主动进行装配。以奔驰为例,在美国加州和内华达州获准销售搭载辅助驾驶模式(Drive Pilot)的车辆后,其在奔驰S级和奔驰EQS车型率先增加了绿松石色的标志灯,当辅助驾驶模式启动时,灯光也会同时开启,用来提示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和行人,以及交通执法人员。
不难发现,尽管全世界内辅助驾驶技术发展迅猛,但相关配套标准仍有一定缺失,绝大多数汽车企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研发技术上和产品营销上,对于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这类有关道路行驶安全的关键配置重视程度不足。
事实上,之所以要安装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最根本的缘由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行驶安全。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辅助驾驶系统虽然未能达到L3级“有条件无人驾驶”,但从实际功能上来看已经很接近。此前就曾有车企在宣传时表示自家新车的辅助驾驶级别属于L2.99999…级,无限接近L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认为,安装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在不少宣称L2+级的车辆实际上已经具备L3级的能力,部分驾驶员在实际用车过程中会形成L3级的使用习惯,比如长时间脱手、脱脚驾驶等,会引发一些安全风险隐患。所以在开启辅助驾驶系统时,需要对外界其他道路使用者有一个明确的提示。
今年早一点的时候,有一位车主在高速驾车中开启了辅助驾驶系统,结果在变道时,将前方的广告牌误认为障碍物,随后紧急减速至刹停,导致后方车辆躲避不及发生追尾。试想,如果这位车主的车辆安装了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并默认开启,势必会给周围的车辆明确的提示:我已开启了辅助驾驶系统。其他车辆的驾驶员在得到提示后,便会有所警觉,主动远离或保持更大的安全距离,或许就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此,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张越认为,给具备驾驶辅助功能的车辆安装外部标志灯是很有必要的。现阶段配备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渗透率不断的提高,开车在路上遇到开启L2+系统的车辆几率很大,但从外部是没法判断的。如果外部有一个标志灯,道路上的其他车辆就会明确了解这辆车的驾驶状态,从而会引起警觉,在跟车或并线时会更加留意,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
其实,类似的警示方式并不鲜见。最被熟知的应该就是“实习标志”。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要求,机动车驾驶人在获得驾照后的12个月为实习期,期间驾驶机动车时,应当在车身后部粘贴或者悬挂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相信大部分有驾驶经验的司机都有同感,但凡碰到车辆后风挡上贴着“实习标志”的,就说明驾驶员是个“新手”,所以大多数都会远离这类车辆,或者在跟车、并线超车时预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对于辅助驾驶系统亦如此,汽车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如果车外无显著的提示,其他车辆和行人是无法明确判断车辆是由人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系统在驾驶,轻易造成疏忽和误判,从而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那么,既然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这么重要,国家有没有有关政策法规来监管呢?实际上,现阶段只有深圳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于配置标志灯有明确要求,规定“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有无人驾驶模式的汽车应配置无人驾驶模式外部指示灯,以做提示”,但这个规定只针对有条件无人驾驶、高度无人驾驶和完全无人驾驶三种类型的智能网联汽车,也就是说,只对L3级及以上的车型有效。此外,2021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和挂车光信号装置及系统》(征求意见稿),作为国家强制标准,其新增了“自动驾驶标志灯”的要求,拟实施日期为2025年7月1日。不过,这一个国家强制标准同样针对的是L3级及以上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