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的主动安全配置,我想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三个字母,那就是“ESP”。近年来,随着时下人们对车辆安全意识的慢慢地加强,车身稳定控制系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此同时,博世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此类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商,也慢慢变得受欢迎。在最近博世举办的汽车技术创新体验日上,带来了自适应巡航、侧视辅助系统、自动紧急制动、自动驻车等一系列驾驶员辅助系统,让驾驶变得更轻松,同时也是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基础。
先说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该系统的核心部件是雷达。雷达探测车辆与前方车辆的距离,计算机分析判断数据,自动控制车辆加速或制动。最终达到与前方车辆保持合理安全距离的目的。
目前,博世提供的雷达传感器包括中程雷达和远程雷达,其中中程雷达的探测距离约为160米,近程探测角度为45°,远程为6°。远程雷达探测距离为250米,近距离探测角度为20°,远距离探测角度为6°。两部雷达均可实现ACC自适应巡航和预测紧急制动。不同的是,中程雷达探测距离相对较短,因此适用的最大速度为150 km/h,但其具有探测角度大的优势,可以前方变道车辆,成本远低于远程雷达。目前,这类产品已经在紧凑型和中型轿车中逐渐普及。比如高尔夫)7上ACC自适应巡航系统使用的雷达就是中程雷达。
与中程雷达相比,远程雷达的优点是其相对较长的可探测距离,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应用的巡航速度远高于中程雷达,后者能够达到250公里/小时,但其可探测角度比较小。在实际应用中,远程雷达往往难以满足复杂路况的需求,通常要安装两台。目前部分搭载奥迪A6L)、A8车型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是长续航能力销售。根据博世工程师的说法,这种系统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大多出现在高端车型上。此外,除了德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高速公路都有严格的限速规定。以中国为例,高速公里最高限速为120公里/小时,而厂商针对奥迪A6L、A8等使用远程雷达的车型限制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允许最高时速为150公里/小时,其最终效果与中程雷达基本相同。所以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有限速的国家,使用成本相比来说较低的中距离雷达实现ACC自适应巡航功能显然更划算。
但是有了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我们只可以在高速跑的时候解放双脚,需要车道保持系统来解放双手。系统通过多功能摄像头检测道路上的车道线。当发现车辆偏离行驶路线时,系统会发出警告,在没有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方向盘会以很小的力度自动校正,来保证车辆能够在车道内行驶。
车道保持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由于疲劳或分心而忽略车辆的偏离,进而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以上视频展示了自适应巡航系统和车道保持系统在实际路况下的功能。目前它在纠正方面的动作还是有点迟钝,不够流畅,暂时还不能够达到完全把方向盘交给它的任务,但这至少是一个雏形。借助车辆导航地图系统,未来实现高速公路无人驾驶指日可待。而目前,沃尔沃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自适应续航,中程雷达的另一大功能是使车辆实现自动紧急制动。自动紧急制动也可大致分为两种方案。相对基础的一种是检测车辆或大型物体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一般称为碰撞预警系统或城市安全系统。要实现这一功能,只需要中程雷达。
在此基础上,配合多功能摄像头,我们大家可以检测到行人、自行车、动物等比较小且形状特殊的物体,以此来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这种系统通常被称为行人预碰撞保护系统等。这种系统的最大的目的是防止因驾驶员分心或处置不及时而导致的事故。在城市里,如果有这个系统,对减少“鬼探头”的事故非常有帮助。
讲完前保护,再来讲讲车辆后侧的保护。那么我们就必须提到博世常说的变道辅助功能,叫做侧视辅助系统。
该系统可以主动监管车辆后方盲区内的其他车辆,并通过闪灯和鸣响警报声提醒驾驶员。目前博世的侧视辅助系统提供两级预警功能。第一阶段,当后车靠近时,安装在a柱或后视镜上的警示灯会闪烁,提醒驾驶员。在第二阶段,当转向灯打开时,警示灯和蜂鸣器将同时工作,当后面有车辆靠近时,以双重方式警告驾驶员有危险。当然,根据不同厂家的要求,提醒方式也能改变。比如凯迪拉克会用座椅震动的方法,但基础原理是一样的。
侧视辅助系统能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或安装后中距离雷达。虽然它们能达到类似的效果,但成本和扩展功能是不同的。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的成本会更低,其扩展功能是自动泊车;使用后置中程雷达的成本远高于前者,其扩展功能主要是后置主动预警。但是目前配备后中距离雷达的车型并不多,奔驰S级)就是这里面之一。大部分厂家还是选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来实现盲点监测、侧视辅助等功能。
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看到这一个名字,我想大家都会想,有什么好说的?现在不是很流行,10多万款都有。但是博世这次带来的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最大的亮点就应该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在运营初期,它与普通的自动泊车没什么不同,它需要驾驶员慢慢驾驶车辆才可以找到停车位。当停车位被司机发现并确认后,其特殊性开始显现。与传统的自动驻车不同,驾驶员需要踩下制动踏板来控制车速和手动切换档位,但在上面,包括速度控制、档位切换等。,所有这些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你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坐在车里“冷眼旁观”,甚至直接下车。车辆自动停车后,会自动将变速箱切换到P挡,自动拉手刹,关掉发动机,锁车。可以说真正的完成了停车的自动化。另一方面,原始产品可能只能被描述为半自动的。至于自动找车位,工程师表示技术上可行,但需要停车场及时共享所有车位的对应信息,目前还很难写和实现。
通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侧视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等一系列安全系统的协同工作,博世表示,预计2021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车辆无人驾驶。
以上视频是博世自2021年以来在德国进行的自动驾驶路试研究。目前,在高速上实现无行人、无交叉车辆、无迎面而来车辆干扰的无人驾驶是最可行、最早的。目前,博世已经将该计划的目标定在2021年,并表示希望在10年内普及。至于城市复杂路况下的完全无人驾驶,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除了上面提到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在这个体验日,博世还带来了专为微曲面开发的三通道基础ABS防抱死系统。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微面销量非常大,但这些车价格实惠公道,而且厂家会很严格地考虑成本。因此,目前在售的大部分汽车都没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博世专门为此类车型设计了三通道基础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两个前轮有独立的控制通道,后轮轴上的两个车轮共用一个控制通道。它基于博世第九代ABS系统的硬件结构,简化了部分配置,缩小了体积,降低了与整车的匹配和开发负荷,提供了廉价的解决方案。据悉,对于一个微曲面,如果配备三通道基础ABS系统,整车成本可能只增加几百元,但在安全性上的提升却是几何倍数。希望ABS系统能尽快被称为所有车型的标准配置,如果能纳入法律成为强制性规定就更好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要求的逐步的提升,慢慢的变多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技术逐渐进入我们的身边,从普通巡航到自适应巡航,从车道偏离预警到主动干预,从停车雷达到无人状态下的自动泊车。总之,这一切都为驾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在朝着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10年或20年后的某一天,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就会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