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啷个搞的,把土地面积给我算少了,我不服!”12月6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乡民赵廷超怒气冲冲地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
“丈量的时分你们也在现场哟,是许多面积便是许多,你自己签字按了手印的,要讲道理哈。”面临质疑,村委会负责人找出其时的记载翻给赵廷超看。
沧沟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庄,曩昔乡民间经常因为土地、林地鸿沟等问题产生对立胶葛。2021年,此类问题占到了全乡各类对立胶葛总数的49.6%。上一年3月,沧沟乡开端探究推广“证·审·调”解纷工作法,一步步化解了多年积存的土地胶葛问题。
“这块地分明是我的,为啥又成了他人的?我一定要问个理解!”沧沟乡大田村七旬白叟黄希林因为和街坊余代胜家近10年的土地鸿沟积怨,曾多次到党群服务中心反映问题。
这两家人原本是亲属,联系非常和谐,后来因为房前一分土地的权属问题产生对立,争议多年未果,两边积怨颇深。
“房子、田土、山林,这些都是乡民的‘命根子’,也是他们赖以出产日子的最根本确保。”沧沟乡党委书记陈正炉说,因为产权流通、项目建造等原因,土地林地权属常呈现证明不符的状况,土地林地的面积、鸿沟问题成为村庄最杰出的对立之一。长久以来,村庄区域的大众缺少留存依据的认识,习气以口头协议方法处理工作。产生胶葛后,两边当事人往往各不相谋,加上土地林地胶葛产生的原因、触及进程往往时刻跨度长、掺杂要素多,要取证或许完全弄清楚非常困难。
怎么从源头上处理村庄的土地林地对立?关键缘于大田村一个抛弃小学改造方案。
这所抛弃小学拟被改构成土特产加工厂,添加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11月,到大田村驻村的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黄小峰习气性地用无人机拍照抛弃小学俯视图,将相片投屏到电视上,与村干部和驻乡、驻村工作队队员规划规划详细功用布局。
抛弃小学的改造也触及到农田,可否凭借这种操作为厘清土地鸿沟、测算土地面积服务?在场的重庆市委政法委村庄复兴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队员邹彬敏锐察觉到,或许土地林地胶葛也可以用无人机等相关设备做准确取证,以便对症下药。
有了开端想象,驻乡工作队开端掀起“脑筋风暴”,尝试用无人机、扫描仪、电脑等设备,对沧沟乡各村组的土地林地鸿沟、面积等进行记载、保存,从而总结构成了一套较为老练的“证·审·调”解纷工作法,包含确权存证、法治审阅、调停止争三大环节。
在确权存证方面,经过分类拟定土地鸿沟、面积取证固证方法,引进无人机、GPS丈量仪等设备,组成“当事人+村+城镇+主管部门”的取证固证服务队,完成了全进程音视频录制,进步依据的真实性、公正性;乡司法所、村委会别离树立乡、村两级土地林地“依据贮存”中心,分类保存纸质依据、音视频电子件;拟定房地林依据提用方法和程序,乡民可按规定向乡、村两级土地林地“依据贮存”中心请求线上线下依据提用。
在法治审阅方面,施行涉土决议计划“会审”、合同签定“精审”、合同实行“跟审”,要点检查土地流通主体资格、土地用处、运营才能、危险担保等事项,防备合同实行不平等、不合法危险。
一旦产生土地胶葛,首要调取确权存证材料,让依据说明现实,拿出解纷定见,凭据说法说理。一起经过干部以案讲法、乡民言传身教等方式,让“就事依法、遇事找法、处理问题用法、化解对立靠法”的理念不断成为遍及一致。
“曾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加上许多乡民依据认识缺乏,导致调停时难以裁量,现在咱们遍及都认依据了。”沧沟乡安全办主任高燕说,在这套紧密的工作法之下,不少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邻里胶葛得到了有用化解。
现在在沧沟乡,无论是流通土地、置换土地,仍是“换地”建造高标准农田,“证·审·调”工作法都非常见效。依照“一分地换一分地”的准则,土地对立根本方便的处理。存下来的拍摄依据、文书原件,均以一式三份的方式保管在乡民家、村委会和乡司法所,并依照目标、区域编号分类入档保存。
在沧沟村党群服务中心旁有一块斜坡土地,因斜度大、地块涣散,利用率并不算高。2022年3月,驻村工作队引进高标准农田建造项目,将土地从头整合区分。
“为确保农户公正享有应得的土地,咱们承认了改造前各块土地的面积和权属,也招集触及的25户农户进行了签字承认。”沧沟村驻村陈明辉说,到了分地承认阶段,有农户却有了定见,觉得本身原有的四块土地变成一块后,总面积变小了。
陈明辉当即将之前签字承认的拍摄依据、文书原件拿了出来,将之前的面积和之后分配的面积进行比对,并向乡民解说建造高标准农田后土地总面积会变少一点,但地块占总面积的份额不变,乡民心服口服地签了字。
“这一工作法的实质是一种胶葛防备机制,逐渐改动乡民‘重口头协议、轻有形依据’的习气,其构成的依据链也能为处理土地整治、流通,林地占用、租借等问题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往后咱们都不‘翻旧账’。”高燕说,自“证·审·调”解纷工作法施行以来,沧沟乡已有用保存土地依据27746.67平方米,触及项目流通用地农户90余户,2023年涉土胶葛较2021年同期下降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