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hhuax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hhuax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hhuax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hhuax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汽车电子平台:比芯片更关键的瓶颈 智能化浪潮中的“诺基亚”_媒体报道_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汽车电子平台:比芯片更关键的瓶颈 智能化浪潮中的“诺基亚”
发布日期:2024-07-03 10:24:48 作者: 媒体报道

  一波因为芯片引起并发酵的博弈,提高了人们对这个电子系统核心部件的重视程度。当涉及领域从大家生活中接触的电子消费品来到汽车电子系统,对“软件定义汽车”的愿景来说,国内芯片的技术瓶颈反而不是主要矛盾了,因为汽车的电子系统还有一座更高的“山”需要去翻越。

  这座“山”是电子平台,或者说电子架构。概括来说,传统汽车积累多年,研发思路、产品模式、产业链均已固定,但想要拥抱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时代,需要像曾经的手机行业霸主诺基亚一样打破“舒适圈”。而什么是“舒适圈”、有哪些负面影响等具体问题,以下逐一为您详解……

  首先,电子系统是连接、驱动并控制车辆所有功能的“一线”,具体呈现出来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控制单元-ECU。ECU有控制发动机的、变速箱的、刹车的、车辆网的、车内功能按钮的等等,不同的ECU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只与有关部门有关系,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初级。

  这种各司其职的方式在汽车电子系统上使用多年,是一个最成熟且经过验证的逻辑。好比一所学校,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教学安排,每个班主任的责任就是管好自己班里的学生。

  但问题来了,各司其职换个角度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各自为战。现阶段一台功能多样的高端车型,整车已经装备最多100个ECU了,未来的汽车还会有更多的功能。继续增加ECU数量,面临着ECU以及伴随而来的CAN总线怎么布置?乃至无人驾驶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车与云服务贯通,再到车联万物的终极目标,如何满足联合作战的需求?

  如果把未来更先进的电子系统比作“水”,那么将“装水的容器”做得更大、结构更合理的“解题思路”,其实已经很明朗了。这其中,负责系统或电子控制单元之间的信息通信和协同的载体电子平台,正是“装水的容器”。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一个关键词:整合。

  所谓整合如果放在日常工作中,临时的跨部门合作倒也问题不大,但打破原有组织架构,重新安排人员岗位,让从没太多交集到“共进退”变成一种常态,那就是部门重组了。换到汽车上面,芯片是新部门被推到台前的领导,但在此之前先要面临着一次颠覆:即将分散的各自为战整合成一个协同作战的整体,从ECU到控制域的转变。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增与减”的改变,增的是电子元器件及相关组件,减的是电子系统的组织架构。在这“一增一减”之间,以更精简的逻辑来实现更多功能,正是所谓的“less is more”。

  要说“less is more”的案例,特斯拉算得上已具雏形。其模拟人类神经元的电子架构,上升到高度集成的平台,只分为总控,以及整车左侧和右侧控制三部分,这与现阶段汽车有着明显的差异化。

  车企在这方面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最典型的失败案例,大众ID.3因电子系统问题而软件有BUG、功能存在缺陷,本来将计划6月17日在欧洲交付的首批车型,一而再的延后到了9月份。

  先说供应链。一款新车正式立项,在明确了要造一款什么级别的车,满足哪些需求、卖给哪些用户之后,进入到几年时间的研发阶段,电子系统的开发团队开始了ECU“拼凑”的工作,遵循着在限定的成本内,实现哪些功能、要说明模块、选择哪个供应商的思路推进。

  研发的过程很复杂且严谨,但最初要考虑的很简单,如车机系统用百度生态还是基于Linux系统自主开发等等,只是一个的选择题。选好了功能模块供应商之后,相关ECU之间的交流与协同,已经有很成熟的方案,但都不是开源的、供应商只释放保证车辆研发、量产后正常使用及维护的权限。

  没有权限,各个模块之间的电子系统自然是难以深度协同,所以由一个控制域管理不同供应商产品的想法,也是无从谈起,这正是汽车电子系统各司其职逻辑积累多年,形成的固定套路所决定的。

  这方面,车企的角度确实很被动,尤其是在面对大家耳熟能详的博世、电装等国际供应商巨头时。而换到供应商的角度,为了保持产品竞争力、保证自身利益,不开放权限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其中涉及能看得见的专利,还有不能申请专利被竞争对象看见的更多核心技术。

  再看迭代逻辑。传统汽车的升级迭代,无外乎小改款、中期改款以及更新换代,周期最短的小改款也得1年,用户想要获得改变就得直接换车。放在电子系统方面,即便OTA已不是什么新概念了,但绝大部分只涉及娱乐系统的升级,在升级频率上更是只有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能够在1年之内推送多次升级。

  概括来说,传统车企根本就没有针对现有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一直在优化的预案,此前大多只会因电子系统相关的召回而刷OBD,还没有一些车友的性能改装来得常见。

  前日我们倒是体验了一把比亚迪二代唐DM刷原厂OBD,升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道线显示与提示功能,总共花了3个小时,这时间成本跟大家用惯了的手机大相径庭。另外,系统升级确实是免费的,占用车间工位以及售后人员的工时费得用户自己来承担。

  说完了阻碍电子系统更多元器件、更多功能的逻辑颠覆与阻碍,还不算完。芯片这个大脑是汽车智能化现在“看得见”的核心,而待到突破了这个瓶颈之后,未来还有“看不见”的更高供电需求,乃是电子平台的另一大必备基础。

  众所周知,汽车电子系统提供能源支持的是12V的电瓶(商用车有24V),未来功能元器件的数量增加,这项使用多年的部件倒没有太紧迫的升级压力。而更大功率的用电设备呢?

  参照直流电路功率=电压×电流的中学物理公式,电流主要看线缆的粗细,车就那么大的零配件布局空间,加粗线缆的升级潜力不大,且电流增加还会有更多热损耗影响效率,所以提升供电电压顺理成章,这个思路与保时捷Taycan的800V高电压异曲同工。

  关于更大功率用电设备,其实已有愿景。今年1月份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核心技术论坛上,就有专家提出:通过空调系统让车内部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型气候带,保持温度、湿度,隔绝雾霾与病毒。而这项技术的一大掣肘,正是12V电瓶不足以满足供电需求。

  所以,随着未来汽车科学技术进步,数量更多、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更好的功能,12V供电系统必将因智能化而成为历史,毕竟现在的12V也是从1950年以前的6V提升上来的。

  说到这,很多人会想到48V,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毕竟移动基站等通信设施已经沿用多年。但“此48V非彼48V”,现阶段最常见的48V弱混系统,只是一个作用于动力系统、提升幅度很小的过渡产品,只对房车发电用于冰箱、微波炉等车载家用电器有很大帮助。

  如很多专家所说:“老百姓日常生活可以没有石油(汽油),但不能没有电。”对于全世界减缓温室效应、降低二氧化碳的大趋势来说,新四化中首要的电动化才是正道,所以只作用于终将被淘汰的发动机上的48V,尚未解决汽车电子平台所需的供电问题。

  综上所述,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汽车电子系统未来的发展中,电子平台的改变至关重要。这其中涉及的供应链、迭代逻辑等,与手机电子消费产品的使用习惯,汽车即服务的理念均相距甚远,还有待全行业的共同进步。另外,“软件定义汽车”中位居“C位”芯片,同样至关重要,本文特意避而不谈,源于搜狐汽车将推出“打透”全产业链的系列策划,敬请期待……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一篇: 2022年最新最全全世界汽车电子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篇: 江铃福特轻客——第一轻客智能科技成就非凡体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