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软件定义汽车”。随只能技术与汽车行业的结合,全球的汽车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自动驾驶汽车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各国政府、 全世界汽车行业、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无人驾驶,顾名思义:自动行驶的车辆,即驾驶员执行的工作完全自动化、车辆运行系统高度集中控制。自动驾驶的系统能自动唤醒启动和休眠、自动出入停车场、自动清洁洗涤、自动行驶、自动停车、自动开关车门、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并具有常规运行、降级运行、运行中断等多种运行模式。
但需要格外的注意的是,想要实现无人驾驶,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是其关键。它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
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高工智能汽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1月,国内市场新车(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L2辅助驾驶系统上险量为48.45万辆,同比增长63.21%。
在智能化时代发展的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电子架构升级到集成式架构,主要包含5大域,即连接域控制器、无人驾驶域控制器、动力总成域控制器、车身控制域控制器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ADAS是其无人驾驶域控制器的必要组成部分。
ADAS系统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有几率发生的危险, 以引起驾驶员注意和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它属于主动安全技术范畴。
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后在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下,辅助系统配置逐渐增多,目前的ADAS系统正是基于传感器融合计算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底层控制技术的集成而发展起来的。
它包含感应、分析和执行三个方面,可以分别理解为人的“眼镜”、“大脑”和“脚”。在感应器方面主要是依靠摄像头、雷达和超声波来收集有关周围环境的数据,如行人的辨识、侦查与跟踪、距离的测量、标志的识别等,将信息传输到中央处理芯片,再结合导航仪的地图数据,运用算法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汽车部件做出执行,如车辆的驱动、转向与制动等。其中,核心是环境感知。
ADAS系统已在目前包含多个辅助驾驶的功能,可划分为主动安全辅助功能、舒适性辅助驾驶功能、泊车辅助功能、L3/L4无监督无人驾驶四大板块。
主动安全辅助功能包括FCW前向碰撞系统、PCW行人碰撞预警、BSW盲点检测预警、LCA变道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RCW后向碰撞预警、SCW侧向碰撞预警、LDW车道偏向预警、LKA车道保持辅助、LCC车道居中控制;
舒适性辅助驾驶功能包括ACC自适应巡航控制、TJA交通拥堵辅助、ICA集成巡航辅助、ALC自动变道辅助、HWA高速公路辅助、NOA导航无人驾驶辅助;
泊车辅助功能包括APA自动泊车辅助、KPA远程泊车辅助、HPA家庭区域泊车辅助、AVM全景环视监控、SUMMON召唤;
L3/L4无监督无人驾驶包括TJP交通拥堵领航、HWP高速公路领航、AVP自动代客泊车、CP城市领航。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无人驾驶划分标准和ADAS产品功能来看,目前的ADAS系统位于L1、L2到L3阶段,是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基石。
ADAS最初最先使用在商用车上,是因为货车和客车等商用车由于体型庞大、载人或载物量大、盲区多、司机疲劳驾驶问题等,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而ADAS功能的加入,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辅助,降低事故发生率。
后来在《关于促进道路交互与通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等政策的影响下,商用车ADAS及无人驾驶领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乘用车ADAS系统也由于自动驾驶的发展呈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趋势。
从国内ADAS市场规模情况去看,据Statista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乘用车新车前视系统(即ADAS产品)装配率为26.4%,对比2019年全年上升10.9pct(专利合作条约)。随着前视系统算力提高以及功能的持续不断的增加,预计到2025年,中国乘用车前视系统装配率将达到65%。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ADAS基本功能市场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19.3%。伴随渗透率的持续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ADAS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50亿元。
从全球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来看,由于ADAS系统的技术性要求高,因此也带有高门槛性。同时,ADAS执行是在传感器感知、芯片判断的基础下所完成的,而传感器与芯片企业呈现集中化,这也导致当前ADAS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呈现一定的集中度。
在传感器方面,主要由安波福、博世、电装、大陆、法雷奥、Veoneer等垄断;在算法和芯片方面主要由Mobileye、英伟达、高通、Renesas、Infineon等垄断;在线控制动方面由博世、大陆、天合等占主导地位,中国的伯特利、联创电子等正在慢慢地赶追,自主研发整个ADAS系统的企业更是甚少。
当前智能汽车已成为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因此,自动辅助驾驶(ADAS)向L4、L5级发展是必然趋势。
截至2021年底,主流ADAS系统渗透率区间大致在30%-40%区间内,其中主动刹车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巡航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以及360度环视系统渗透率超过30%,疲劳驾驶提示渗透率已接近30%。
ADAS前装市场各类L1-2级辅助驾驶系统渗透率仍保持不断提升。据中信证券预测,到2025年L1和L2功能渗透率会从 2019 年的 20%增长至42%,2025年以后将开始逐渐下降至2030年约为33%;而 L2 以上等级的功能渗透率在2025 年以后将快速增长,2025年L2+和L3 的功能渗透率会从2019年的0%,分别增长到13%和9%,到2030年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0%和22%。
综合以上,预计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ADAS到L3的总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20%快速增长至2025年的64%,并在2030年达到75%,总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04亿元。
沃尔沃是极少数有完整的自主研发ADAS能力的汽车厂商,除了感知以外,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决策到控制全部都是自研的,绝大多数品牌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同时,沃尔沃旗下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公司Zenseact能提供全栈的自动驾驶软件。
1927年沃尔沃诞生于瑞典哥德堡。在安全性方面,沃尔沃具有非常光辉的历史。1959年,沃尔沃发明三点式安全带,并向全世界汽车行业无偿开放专利;1991年推出了世界第一个防侧撞保护系统;1998年,沃尔沃推出了头颈部防护系统,针对颈部和头部的保护系统;同年,沃尔沃又推出防侧撞安全气囊,除了正面安全气囊可以保护驾乘者头部、面部安全之外,防侧撞安全气囊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2008年,沃尔沃入局无人驾驶安全领域,发展主动安全。率先应用了Mobileye的技术,推出城市安全辅助系统City Safety,基于城市场景路线年,研制了基于雷达和摄像头的探测系统,带全力自动刹车的行人探测系统,如果有行人出现在车辆前方,系统将向司机发出警示,若驾驶员未能及时做出反应,该系统将自动制动。
2012年,在行业内首推量产级L2自动驾驶功能——Pilot Assist 领航辅助系统。2014年,推出道路偏离保护。该保护系统可收紧安全带,将乘客牢牢固定于座位上,并利用特有的能量吸收装置减轻脊椎损伤。
2018年,沃尔沃推出对向车辆智能避让,对向车辆智能避让是沃尔沃独有的功能之一。当检测到车辆所在的车道对向来车时,该系统可帮助启动制动功能。若其它车道的对向来车驶入所在的车道,导致碰撞无法避免时,该系统可帮助减速,尽量减轻碰撞力度。
2020年,沃尔沃推出限速技术,为警示超速驾驶带来的危险性,从2020年起开始对所有车辆开始实行。2022年,该公司又推出360度全方位安全屏障+自研算法,内部雷达感知系统,从车外到车内全面布局安全系统。
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吉利汽车在安全方面的变化历程,也是汽车自主品牌安全技术不断进步的经典实践。
吉利独创由内而外、由表里的多重“安全识别圈”,智能高清360°随动3D影像、DOW开门预警、BSD盲区监测预警、泊车雷达辅助系统 、LDW主动偏航警示系统 ……5部摄像侦测、9部雷达侦测,实现从智能预判、主动避祸安全、到被动碰撞安全等多个层级的体系化安全守护。
1997年,34岁的李书福开始进军汽车业,喊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1998年,吉利第一辆量产轿车豪情下线,把轿车从高价奢侈品的神坛拉了下来,变成了老百姓的消费品。
2006年,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在市场对于安全的需求下应运而生,一方面,其测评规程为汽车企业树立了开发车型时的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其测评结果为消费者提供了购车时的安全参考。这时,吉利汽车从中看到了汽车安全对于用户的重要性。
2007年,吉利自主创新,调整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安全技术,树立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变为“造老百姓买得起又放得下心的好车”目标。
2009年12月,吉利熊猫采用的高刚性防撞车身,整体钢板冲压侧围、溃缩吸能转向柱及制动踏板等被动安全装备,在C-NCAP测试中获得五星评价。这标志着吉利在汽车安全控制和安全技术领域迈入新的阶段。
2010年3月,吉利收购沃尔沃,向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学习汽车安全理念和技术。2016年吉利帝豪GL在首次车对车碰撞测试仅差一分获得满分。
2014年吉利开始运用GPILOT1.0,即第一代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实现了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LDW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主要应用于帝豪、博瑞、博越等车型。
2018年开始运用GPILOT2.0,成为国内首个实现 L2 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全面量产的中国品牌,技术涵盖ACC智能领航系统,单车道内可以做到自动驾驶及自动泊车。
2019年,吉利汽车与Zenuity开展合作,将其作为车载驾驶辅助(ADAS)及自动驾驶车载软件的首选供应商,Zenuity的产品将被应用到吉利旗下各汽车品牌车型中。同年,吉利与沃尔沃合作生产的领克02,取得C-NCAP最高级别的五星+评价。
2020年以后吉利开始应用GPILOT3.0,逐步实现车道变更、自动泊车等高度自动驾驶。同年吉利在亚运会区域内实现自动驾驶 L4,并由此开始4.0 时代,预计到2024年开始内部使用GPILOT4.0。
2021年,吉利第一代BMBS系统正式向全球推出,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是吉利在全球首创的安全技术。
不管是传统汽车时候还是如今的智能化汽车时代,都离不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博世公司是一直伴随汽车行业发展且是汽车行业零部件提供的龙头。
博世公司成立于1886年11月,最初是一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的小作坊。1887年,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在科隆发动机生产商Deutz的产品基础上,制作了一台磁电点火装置,在1897年应用到汽车发动机,解决了当时汽车工程的技术难题。
1989年博世获得第一批汽车行业订单,成为汽车配件供应商。自此,该公司业务由电气设备转向专营汽车配件。1927年,博世成立的全新汽车部门生产了针对卡车的柴油喷射系统。1936年,该系统应用于乘用车上。
1951年,推出了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1958年开发了发电机调节器装置的电子元件,是汽车电子领域的先驱性探索。1967年推出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1970年Teldix公司与奔驰车厂合作开发了第一代ABS系统,但是其系统可靠性与耐久性存在弊端,不符合量产的标准。
1975年,博世从Teldix手中收购了ABS系统的研发成果,通过技术改造,1978年成功量产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该系统先后成为了奔驰S级和宝马7系的可选配置。
1993年,博世公司运用新的电磁阀,开发了第五代ABS系统,随后几年推出了5.3和5.7版本。这两个新版本减轻了系统重量并增加了如电子制动力分配功能等附加功能。
在ABS的基础功能上,博世公司在1986年开发出牵引力控制系统(TCS),1995年开发了电子稳定程序(ESP),并申请专利。ESP是一组车身稳定控制的综合策略,包含了ABS以及TCS,在提升车辆操控表现的同时,有效防止车辆达到动态极限时失控的系统。
同年,首次装配在奔驰S级轿车。目前博世ESP已经发展到第九代,并增添了车道检测、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等实用功能。
2002年,博世在上海宣布其底盘系统开始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博世底盘系统有底盘管理系统(其中就包括了ABS、ESP 系统)、基础制动系统(制动钳和鼓式制动器等)、助力器总成等组成。2008年,博世在中国制造的第150万个 ABS在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下线。
在ABS系统与ESP系统的发展中,有一项关键产品不能忽视:iBooste智能助力器,它可计算出车辆制动需要多少力,并辅助驾驶者踩下刹车踏板。此外,它还可实现主动建压,无需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目前该助力器已进化至第二代。
同时,博世2019年推出线控转向系统,该系统搭载了全冗余的软硬件方案,并取消了传统转向系统的中间轴连接,对可识别的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进行弥补。
它所具备的电动转向系统是其ADAS和自动驾驶所具有的功能实现的基础,如车道辅助系统、交通拥堵系统、泊车辅助、车道偏离警告等。
目前,博世公司的ADAS系统在执行层面上已经具有充分的技术保障,这离不开背后博世背后所具有的传感器技术。在传感器方面,博世有长距离毫米波雷达、中距离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夜视等产品。可实现ACC、FCW、AEB、LDW、LKS、TSR、PDS、NVA等几乎所有ADAS功能。
其中,博世在长距离毫米波雷达方面技术较为领先,探测距离可达到250米,产品已经到第三代。另外,博世还基于77GHz推出中距离毫米波雷达产品,也是市场上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
经纬恒润是定位Tier-0.5的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仿真测试起家,经过多年深耕已积累了行业内主流整车厂以及海内外Tier-1厂商等多元化客户,业务覆盖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为客户提供软硬件+研发服务的全面立体式解决方案。其中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中国重汽、上汽集团、安通林等为主要客户,且这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50%左右。
2012年开始研发智能辅助驾驶产品;2016自主研发先进辅助驾驶(ADAS)产品,配套荣威 RX5,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
2020年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量产配套一汽红旗、毫米波雷达定点量产,且该公司 ADAS 产品装配量为中国乘用车新车系统前十名供应商中唯一一家本土企业。
经纬恒润的智能驾驶电子产品ADAS 产品,已前装配套上汽荣威 RX5车型、一汽红旗主流产品线、吉利博越 Pro/帝豪、重汽豪沃T7 等车型。
其中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ADCU 能够实现高精度、高算力、低能耗的智能驾驶系统方案,提供充分的应用层软件运行资源,实现ADAS相关功能及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包括交通拥堵自动驾驶、高速自动驾驶、驾驶员换道、高速驾驶辅助,配套红旗高端车型 E-HS9。
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 HPC 能够搭载公司自研或客户定制的AI感知算法、路径规划和控制方案,实现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场景下安全、精准、稳定的自动行驶,已取得嬴彻科技定点项目。
在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产品方面,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CAM)、毫米波雷达 (RADAR)、高精定位模块(LMU)以及驾驶员监控系统(DMS)。CAM、LMU、DMS产品已实现配套量产,服务广汽、一汽、长城等主流客户。该公司自主研发77GHz 前向毫米波雷达已取得包括江铃、江淮在内的主机厂定点项目。
目前该公司的ADAS产品正向ADCU域控制器、高性能计算平台 HPC 方向发展,在更加智能化的驾驶领域上深度布局。
宏景智驾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具备完全自主研发的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全栈的软件算法和完整的系统集成能力,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高性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全周期赋能L1-L4级别智能驾驶。
该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世界顶尖自动驾驶公司和一流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研发团队聚集了国内外一线车企、一级供应商、IT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优秀人才。宏景智驾的研发人员占总工数等90%以上,75%以上的员工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在成立初期获得华登、高瓴、线性、蓝驰等顶尖机构的投资,并与英特尔建立智能驾驶创新中心。
其核心平台软件具备包含2D/3D深度学习感知算法、多传感器融合、地图定位、运动预测、路径规划、运动控制、SOA架构中间件、数据平台、开发工具链等多个部分在内的全栈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能力,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分层级与应用场景灵活匹配软件产品,最大限度满足量产产品的可移植性、易维护性及系统鲁棒性。
在2021年入围2021毕马威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TOP50,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创新最佳项目奖,毕马威2020中国汽车科技新锐企业,2020GTC英伟达初创企业展示特等奖,2019Venture“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
目前,宏景智驾的客户有江淮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头部企业,ADAS系统产品累计装车销量已达10万台。并在近日,智驾ADAS系统产品斩获了上汽大通定点项目。
知行科技成立于2016年12月,总部位于中国苏州,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前装系统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知行科技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决策规划、车辆动态控制等自动驾驶核心领域拥有核心算法,并拥有软硬件开发及整车系统集成验证能力,是国内领先的具有全栈自动驾驶研发能力的公司。
知行科技建有一个研发中心、一个生产制造基地,是Mobileye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符合汽车行业标准的自动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拥有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摄像头两大硬件产品线、城市NOA、低速泊车、低速封闭区域无人L4、360环视全场景智能驾驶布局矩阵,具备了端到端全场景自动驾驶落地的实力。
其中智能前视摄像头是基于业内最先进的Moblieye EyeQ4所开发的, 可提供乘用车、商用车不同类别智能前视摄像头。
如今,知行科技已获得吉利、极氪、奇瑞、上汽通用五菱、长城、威马等多家主机厂超过15个车型的量产定点,且已有多个车型量产下线,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同时,知行科技在2022年获得由讯飞创投与招商局旗下招商启航联合领投,苏州园区科创基金,雅枫资本等机构跟投的亿元C+轮融资,并正在部署科创板上市。
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商用车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安全解决方案,通过车端智能防碰撞系统、云端大数据应用、O2O安全运维服务的高度融合,实现全时、全域、全能的立体智能安全守护,提升商用车安全管理水平。
2014年所托瑞安与普林斯顿大学PAVE实验室合作,开始研发FCW预警产品;2015年与北理工和普林斯顿大学组建“汽车主动安全联合实验室”, 利用雷达、摄像头开发具备智能减速功能的防撞系统;2016年推出视觉AEB智能防撞系统、雷达AEB智能防撞系统和国内首创商用电子AEB控制器;
2017年推出智能驾驶安全云控平台 、多功能ADAS硬件平台 ,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防碰撞系统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商用车盲点监测,并实现AEB产品实现批量销售;
2019年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大数据研发中心,与慕尼黑再保险深化业务合作,且通过JT/T 1242行业标准。此外,还全面启动清华大学智能线控递盘合作,并建成覆盖全国的交付服务网络。
2020年所托瑞安的全球总部落户杭州,与多家智能驾驶企业及保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安全驾驶降赔模式闭环形成,并引入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2021年所托瑞安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安全运维中心,自动化驾驶训练集呈现商业化以及线控制动系统进入投产阶段。
所托瑞安主打安全驾驶和智能驾驶。其中安全驾驶负责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产品的研发,为大型物流集团、工程车队、公交集团等商用车运营商和保险与再保险客户提供“智能硬件+数据云平台+安全运维”的安全解决方案。同时,安全驾驶业务也为保险科技、智能驾驶及未来的无人驾驶打造V2X的车联云控平台。
智能驾驶则基于安全驾驶业务大数据,利用先进驾驶算法技术,拓展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与ADAS产品线,为主机厂提供“感知-决策-执行”全栈式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面向L4级智能驾驶商用车落地,提高全适量智能底盘解决方案与产品。
所托瑞安产品为三大类,分别是安全驾驶解决方案、数据产品与服务以及智能驾驶产品矩阵。其中,智能驾驶产品矩阵包含智能驾驶域控与线控底盘域控 ,智能驾驶域控中的ADAS高级辅助驾驶,具有AEB自动紧急制动、ACC自适应巡航 、LKA车道保持、BSD&AEB盲区主动制动等功能。
目前,所托瑞安的客户主要为汽车、物流以及保险等三大行业,其中汽车行业客户主要为北方客车、中通客车、野马汽车以及比亚迪等;物流客户包括顺丰速递、申通速递、长久物流等;保险客户包括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中华保险等多家企业。
威伯科于1869年在美国成立,威伯科的创始人为乔治·威斯汀豪斯(George Westinghouse),1968年被美国标准公司收购,2007年上市。威伯科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全球31个国家内超过7700多名雇员。
旗下子公司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商用汽车电子制动、稳定控制、悬架和变速控制系统产品供应商。产品应用于豪华轿车及多功能运动型汽车。其生产的商用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已经成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汽解放、宇通客车等中国领先商用车制造商的首选。
1981年,威伯科和德国奔驰汽车联合开发出了用于商用车的ABS系统,是商用车ABS的创始者,全球三分之二配备有先进制动系统的商用车辆都选用了威伯科的产品。
2019年3月,采埃孚曾宣布以每股136.5美元、总计约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威伯科,双方将联合成为全球性商用车技术集成系统供应商。
北京中润起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在车辆智能驾驶领域具有深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全球先进的汽车主动防撞产品(AEBS),是中国安全产业协会会员单位,全程参与了团体标准《商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后装技术规范和性能测试要求》的起草制定。
中润起航AEB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它能够在汽车行驶前方出现对本车构成威胁的障碍物时,因驾驶员疲劳或判断错误,未能及时采取制动措施,撞车事故将不可避免时,中润起航智能AEBS能通过语音报警,提示驾驶员注意前方路况,在未及时采取紧急刹车减速措施时,系统能够主动及时采取相应刹车或减速措施,保护人车安全,避免恶通事故的发生。
其自动防撞系统分为信号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执行机构三部分,分别起到数据检测、数据处理和方案执行的作用。该系统集车、人和主动防撞于一体,弥补了人和车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变人动为自动,达到防撞系统自主判断、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实现汽车主动安全智能化,构建了人与系统合作互补的“伙伴”关系。
中润启航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具有五大关键技术:一是全天候自动检测。在车辆启动10s内并完成对所有传感器和组件的自检,通过信号灯或显示屏明确表示系统当前工作状态,包括车辆行驶状态、环境感知传感器显示状态、信息交互及数据通信模块工作状态、主电源状态与AEBS主机相连的其它AEBS状态等。同时还具备自诊断功能,对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及时提示驾驶员并实时生成故障码信息。
二是精准识别。中润起航AEBS系统分商用车和乘用车两个系列,矩阵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为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具有探测性能稳定、作用距离较长、环境适用性好等特点,探测距离为前方200米距离,能同时检测汽车前方和侧方128个动态、静态的目标,系统对运行区域内的目标(包括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行人)进行实时智能监测,以每秒500次的高频探测数据收发,实时将探测结果传递给中央处理器。毫米波雷达有着可穿透尘雾、雨雪、不受任何恶劣天气影响的绝对优势,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超强能力。
三是智能处理。引用美国进口芯片的中央处理器,根据激光雷达传递的探测距离,结合本车及前方目标车辆行驶速度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根据危险级别及时向报警显示系统或制动执行系统下达报警或制动指令。中央处理器可根据与前车距离自动调整刹车时间、刹车距离、刹车强度,整个系统反应速度为15毫秒,远远超过人脑反应的100倍。
四是报警提示。当本车与前方目标车辆小于安全距离时,报警系统以语音的形式执行中央处理器下达的报警指令,提醒驾驶员谨慎驾驶。
五是紧急刹车。中润起航的智能霍尔电机引进于德国,在本车即将与前方目标车辆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制动系统以减速或紧急制动的方式执行中央处理器下达的制动指令,主动避免事故的发生。
中润启航下一步将以车上主动安全系统(ADAS为主)、路侧主动安全装备(智能道路)以及交通环境安全装备三个方向作为工作重点。
清智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定位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线级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已建立“感知—决策—控制—网联”全技术链体系架构,具备突出的ADAS核心软硬件开发、底盘控制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
该公司是ADAS和L4级无人驾驶国家标准法规起草单位,致力于成为卓越创新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电子Tier1。目前已实现商用车ADAS前装规模量产,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
2017年初,清智发布了首款产品——商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该产品采取基于功能安全的前瞻性理念研发,符合中国复杂道路工况和驾驶员特性,对国内新能源和传统燃油商用车型具有较好的适配性,而且还能在新能源车型上实现智能节能,相比国外产品具备功能和成本优势。
2017年6月,清智科技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了国内首台示范运营的园区无人驾驶通勤车;同时在首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中,清智科技车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获得辅助驾驶组AEB项目冠军。
清智的首条商用车ADAS生产线年全面投入使用,随着国家对商用车营运安全性要求的提升,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多项针对商用车的智能装备标准与法规并陆续开始实施,清智科技积极开展与国内诸多主流商用车厂的合作,截至2020年6月底,清智科技ADAS产品已在陕重汽、中通、金龙等国内10余家一线主机厂实现前装量产。
2022年,清智科技获得中国重汽高阶无人驾驶干线物流车型项目定点,为其高端重卡车型提供高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融合感知系统等系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该项目搭载清智自研的全新中央计算和通信平台。
该产品是清智推出的适用于L3+智能驾驶的高算力车规级控制器,集成国产车规高算力AI芯片,部署自研深度学习前融合感知算法,集成网关、5G移动通信、C-V2X、高精定位等功能,可应用于干线物流、矿山作业和农用机械。
车珀仕科技信息(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服务的高新科技公司,在环境感知、决策规划等智能驾驶关键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并具备车规级汽车软硬件开发与测试能力,服务网点覆盖全国。
旗下“拓路眼”品牌基于全球领先的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发展出了针对乘用车、危化品运输等不同场景的终端应用、致力于为汽车无人驾驶安全提供可靠的感知与决策解决方案。
其产品拓路眼AEBS适用于所有乘用车和商用车,具有以AEB自动刹车功能为主并融合了前向碰撞预警 (FCW)、车间时距监测 (HMW)车道偏离警告 (LDW)、前车启动报警 (FVSA)溜车碰撞报警 (FPW)等汽车主动安全功能。
双目方案能对一切障碍物进行检测,尤其对城市复杂道路环境的行人、儿童、快递车等非标准车辆。可应对行人横穿、鬼探头、儿童检测、开车分神及防撞等场景。
随着招商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只有熟悉产业链的专业招商团队才能胜出,部分招商领先城市的招商工作人员,都会人手一份招商图谱。 产业链图谱是一个产业的全景图,只有了解了产业上中下游相关企业,才能实现精准招商,实现当地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为了更好地服务各级招商工作者,36氪河南陆续推出100+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欢迎来打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