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汽车正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与此同时,智能化、节能化和车联网化趋势的发展也推动了汽车电子化程度的快速提高。根据中国产业信息数据,2017年全世界汽车电子规模为14,568亿元,预计202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1,399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其中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表现突出,未来5年将以12.6%左右的速度增长,增速超过全球。
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管理系统、底盘控制管理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管理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显著特征是向控制系统化推进,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正获得极其广泛的市场。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向智能化的方向偏移,而所谓的汽车智能化主要是汽车电子在汽车身上的发扬光大,电子设备在汽车的身上几乎是“无孔不入”,电子设备可以说是汽车的“智囊”,被认为是汽车发展的一次技术革命。汽车电子把汽车变得更人性化,这也让人觉得汽车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朋友,而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相信大多数开车的朋友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的总称。汽车电子慢慢的变成了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渐增长的安全、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
汽车电子至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不同的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由于导入期、技术更新、以及需求状况的差异导致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各异。从发展阶段来看,以仪器仪表、被动安全保护装置以及悬架控制管理系统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已经处于后成熟期。而以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池电源管理系统(MBS)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则处于快速成长期,是现阶段最具发展的潜在能力的汽车电子细分行业。
汽车智能化的程度逐步的提升,车与车之间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更好地了解交通、天气和路况信息。汽车会发布自身车速和方向等信息,彼此提醒可能的安全隐患。
汽车电子从属于汽车零配件产业,上游为原材料与部分零部件,下游为汽车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相比,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
技术壁垒高。由于与安全性直接相关,汽车电子对元器件的要求苛刻。汽车电子要求在承受高温,高压,震动和有水等环境条件下仍能保证高精度和准度,技术门槛高。行业内严格的汽车召回制度也逼迫厂商提高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质量的门槛。
大客户供应链进入壁垒高。只有通过国际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零部件企业才能进入整车配套体系,具备供应商基本资格。认证程序庞杂,认证周期漫长。一般从意向到批量供货需要10余项认证流程,认证周期一般最短需18个月。此外,即使拿到资格,也只能等待新品产业链的机会。
全球汽车电子行业被国际寡头垄断,2012年全球前10大汽车电子供应商的市占率已达到70%;国外汽车电子产业起步较早,依托本国汽车巨头进行全球扩张,产业化优势显著,国内汽车电子作为后发市场,与国外巨头差距较大。
以汽车半导体市场为例,2013年市场规模267亿美元,该领域全球前十大厂商总营收高达163亿美元,占全球的61%。全世界汽车电子巨头博世2013年营收464亿欧元,国内最大的汽车电子厂商航盛电子的同期营收约5亿欧元,仅为博世的1%,差距巨大。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高端产品基本被海外汽车电子巨头所垄断,在相对低端产品领域,由于门槛相比来说较低,成为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口,但是竞争相对激烈。
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逻辑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并预测到202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212万辆,对应电驱动系统市场总规模约为389亿元,但增量大多分布在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新能源专用车电驱动市场将保持微增长,而新能源客车电驱动市场反而会萎缩。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热点已从最初的计算机、通信,扩展至物联网硬件产品、汽车电子等领域,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发展,为传感器、MCU(微控制单元)、激光设备、红外设备、雷达设备、GPS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专家指出,随着汽车电子所需传感器种类、数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厂商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和智能化的传感器;随着汽车电子占整车比重逐步的提升,MCU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超过家电和通讯领域使用的数量,变成全球上最大的MCU应用领域;随着车辆需要精确感知周围状态并对环境形成反馈,激光、红外、雷达等处理装置越发先进;另外,随着车联网需要对大量数据来进行传输和交换,数据总线技术应用也将日益普及。
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厂家加特兰微电子宣布量产77GHzCMOS毫米波雷达芯片,锁定中国庞大的汽车无人驾驶雷达感测市场。加特兰微电子CEO陈嘉澍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车载毫米波雷达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400亿元人民币,不过在毫米波雷达芯片领域,多由NXP、英飞凌等国际厂商所把持供应。随着国产CMOS毫米波雷达芯片的推出,成功打破了欧美厂商长期的市场垄断局面。
目前,在人工智能、5G通信、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智能汽车成为继电动汽车之后的又一个风口。鉴于此,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电子厂商均重点推出了旗下智能汽车系列产品。
专家认为,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加之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新技术应用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中国的汽车电子公司可以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在中国自主创新与提高国产设计芯片自给率浪潮推力之下,未来会有更多本土汽车电子厂商跨入本地汽车产业链,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汽车与电子行业之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各种电子式控制机构和模块逐渐被导入汽车操控系统中,以获得更精准、更敏捷的控制,来提升汽车的性能。由于汽车在道路行驶会承受天气、地形或污染物的侵蚀,因此汽车上各种精密的电子式控制模块必须由专业的保护材料来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机硅导热材料由于具备:绝缘、防潮、防蚀、导热、低应力、阻燃、耐热等性能而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电子应用导热材料领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