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与百度哪个导航更好用_活动专区_江南app(中国)官方网站最新APP下载
高德与百度哪个导航更好用
发布日期:2024-08-05 22:44:52 作者: 活动专区

  小伙伴们平时习惯使用哪个导航?高德、百度还是其他?老狐一般用高德地图较多。

  不过,最近有高德地图的用户吐槽,说高德导航的路线,经常会选择弯弯绕绕的道路,导致行程时间延长。

  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共鸣,有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导航算法的设定以及实时交通情况的考虑。

  说到导航,无论是高德还是百度,我们对它们的依赖性是越来越强,一旦导航“发神经”,连出行都成问题。

  但司机在驾驶时不能看地图,要查看线路,只能在路边停车,再拿出地图研究一番。

  地图不仅字体小,还密密麻麻,线路标记眼花缭乱,得看上好一会,还容易看错地方。

  除非司机本人了解这一个地区,或者有人带路,否则以上的麻烦是免不了的,于是,有人想到在车上安装“地图”,也就是车载导航。

  车载导航的历史很早,1932 年,意大利一家公司发布了名为“Iter-Auto”的导航系统,该系统能整合到汽车仪表盘上,组成一个滚动式地图。

  1966 年,美国通用汽车开发了一种辅助系统,称为 DAIR,该系统自带一个服务中心,可以依靠路边指示灯来获取有关交通信息的无线电信号更新。

  1987 年,丰田推出内置 CD-ROM 的航迹推算导航系统,用 CD 作为数据存储器,极大的提升了容量,并首次配备彩色显示器。

  但以上这些导航系统,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它们只是让驾驶员清楚自己在哪个位置,严格来说,这不是导航,只是车载地图。

  真正改变车载导航命运的人,是美国前总统里根,1983 年,里根签署行政命令,允许卫星 GPS 技术逐步进入民用领域。

  GPS 定位的基础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初始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导航可通过至少 4 颗卫星相对地球的位置,定位出用户相对于地球的绝对位置,也就是经纬度。

  GPS 的民用,使车载导航得到迅速发展,国内也出现专门研制车载导航仪的公司,最著名的,莫过于凯立德导航。

  凯立德成立于 1997 年,1999 年开始车载导航软件的研发,2000 年,凯立德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凯立德 Navigator。

  随着产品的大获成功,凯立德开始拓展更广泛的市场,包括卡车、船只、飞机等不一样的交通工具。

  凭借独特的高准确度导航引擎,以及多种优化路线的自主规划功能,凯立德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导航系统之一。

  凯立德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 70% 以上,2007 年到 2014 年,连续 9 年在车载导航地图市场占有率领先。

  然而,正当凯立德春风得意之际,一场破局的风暴悄然而至,风暴的来源,正是高德和百度。

  高德地图成立于 2001 年,专研电子地图业务,百度地图则是百度公司于 2009 年推出的地图应用程序。

  以手机为发展工具,以移动网络为根基,高德和百度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便迅速吃掉了凯立德的市场份额。

  凯立德的数据更新是收费的,每月要 15 块更新费,而且还不能在线S 店或凯立德授权网点更新,非常麻烦。

  凯立德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并不算太好,定位精度较差,路线规划也不够智能,界面设计也较为陈旧,操作也不够流畅。

  凯立德一直依赖于销售导航硬件设备来获取收入,但随只能手机的普及,用户更习惯用手机作为导航设备,购买意愿不足。

  尽管凯立德后来也采取免费策略,并上线移动电子设备,但时不我待,失去的市场占有率,永远都不可能再回来。

  凯立德的经历,基本是老一代车载导航的缩影,随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它们未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只能慢慢式微。

  高德和百度,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导航软件,从视觉和交互体验上,二者差别并不大,体验细节,才是区分二者的关键因素。

  这些体验里,有一项比较公认,相比百度的“中规中矩”,高德更为“离经叛道”,能导出一大堆古怪的路线。

  不少用户会觉得很奇怪,高德那些乱七八糟的路线是怎么来的?这其实和导航的原理有关。

  假设有某个地方,导航的后台没有有关数据,一旦有用户打开导航行走,导航会自动记录用户的行走线路,并标注为疑似路线。

  出现疑似路线后,假如同一个地方也有用户使用导航,导航会把这条疑似路线推荐给这些用户。

  只要这些用户里面,有人按照疑似路线通行成功,导航会认定这是可以通行的正确路线,会推荐给更多用户。

  最后再根据更多用户的通行数据,完善该路线的资料,比如行进速度,消耗时间,实时交通状况等。

  上到康庄大道,下到乡间小路,高德都是通过类似的算法,给用户推荐路线,百度其实也大差不差,只是没那么“灵活”。

  在不小心走错路的情况下,“灵活”的高德会及时重新规划,让用户驶入备选路线,走各种近路。

  不那么“灵活”的百度,则更倾向于让用户掉头回去,然后继续行走之前规划好的路线。

  这种“灵活”有其优点,高德的小路导航确实能更快抵达目的地,相比百度中规中矩的大路导航,能节省更多时间。

  这张图生动地诠释了高德和百度的特点,当百度还在大路上测绘地图的时候,高德已经通过小路到达山顶。

  但高德的“灵活”也有问题,因为高德只是依靠其他用户的行走线路,以判断是不是近路,即便这路线不是正常道路,高德也未必能识别。

  例如,用户开着高德地图,大冬天时在结冰的河上行走,走的次数多了,高德就把其识别为正常路线。

  当其他用户在附近打开导航,即使河面的冰已经融化,高德依然会给用户更好的提供“河上路线”。

  甚至,高德提供的“近路”,因为过于弯弯绕绕,有时反而变成“远路”,让用户花费更多时间。

  这种现象,高德和百度都出现过,但高德出现的次数明显要多很多,这也是无数用户吐槽的关键所在。

  虽然高德和百度各有优缺点,但作为市面上占比最大的两款导航软件,其实用户使用哪个都没差,安心用就是。

  随着精准定位、地图导航等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导航软件也将会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多的技术创新。

  老狐相信,在未来,导航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便捷、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上一篇: 测海拔高度的手机app有哪些?测海拔高度的手机app推荐 下一篇: 北斗系统基本已成熟为何我们手机上的定位系统还是GPS?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