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咱们简略地介绍了一下30年前由本田推出,可以称为前史上首款车载导航体系的Electro Gyro-Cater(后期Electro Gyro-Cater也开展为HondaNavigation System)。除了Electro Gyro-Cater以外,其时也有部分日系制造商也开端了他们关于导航体系的探索之旅。
首战之地的,则是丰田,他们在1981年7月(本田的Electro Gyro-Cater推出时刻为同年9月)推出的第二代Celica XX 2800GT上,作为选装配备供给了名为NaviCom的功用。其运转原理好像有点笼统——首要你需求事前设置目的地的方位角,然后体系便会经过地磁传感器查验测验出发地的方位角,结合车速传感器计算出来的行进间隔,在仪器上显现出包括目的地(大致)方位、目的地抵达度等一系列信息。
一个月后,日产也推出了一套有着相似原理,名为Drive Guide System的体系,它作为标配出现在其时全新的R30型Skyline身上,不过与丰田不同的是,日产这套体系事前需求设置的是目的地间隔出发地的间隔以及方位,而它可以显现的信息则为目的地的方位以及与目的地间的直线间隔。
当然了,这两套体系相对Electro Gyro-Cater而言,也太小儿科了一点。但得益于之后本田敞开电子地图的专利,各大厂商也开端针对导航体系大展拳脚。1987年,丰田Crown身上搭载Electro Mutli Vision体系,其亮点除了运用电子化地图(以CD作为数据载体)以外,配备的地磁传感器也一大程度地优化了陀螺仪精度较低的问题,
到1990年4月,马自达在末代Cosmo上搭载,由三菱电机开发的GPS导航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得益于GPS,其精度得到了大幅度进步。但是,马自达这套体系与咱们熟知的GPS导航仍是有很大距离,例如它不具有地址查找功用,也没有指路功用,除了精度进步以及运用电子地图以外,它和Electro Gyro-Cater并没有明显别离。
同年10月,本田正式推出第二代旗舰车型Legend,并为其搭载改用GPS的HondaNavigation System,并为其配备地址查找功用。约1年后,丰田推出了第九代Crown,其搭载的Electro MutliVision体系更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指路功用,在这2年间,导航体系能说有着飞速的开展。
直到1992年8月,丰田推出了Celsior,一起他们的导航体系也经过了进一步的进化,大多数体现于加入了语音导航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