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度CEO、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周日不休息,他用纯视觉领航辅助,从上海嘉定一路开到杭州市区,大约200公里,全程直播。
夏一平在直播后公开表示,自己是被李斌1000公里的直播卷到了,响应号召亲自上阵。
极越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了“智驾保”服务,极越称这是高阶智能驾驶专属保障产品,覆盖高速、城市和泊车等高阶智驾启用全过程。
简单介绍一下,就是极越车主在启用高阶智能驾驶时,如果发生意外事故,费用将由该服务赔付。
不过,考虑到ADAS仍然是L2的范畴,所以在交通法规责任划分层面上,事故责任方大概还是车主本人。
夏一平表示,这项服务是极越对自家智能驾驶的信心。在直播中,夏一平也确实遇到了突发情况,展现了自家智能驾驶的能力:
不仅是在驾驶过程中,夏一平表示这套纯视觉方案是整车对外的感知都用视觉解决。
比如停车时车辆挂到P挡,乘客下车开门,系统如果检测到后方有电瓶车驶过,就会阻止开门。
从成本上来看,虽然去掉了激光雷达,降低了整车硬件成本,但纯视觉背后所依赖的大量数据训练,要依靠很大的算力,这部分成本又上去了。
从技术上来看,激光雷达上车会干扰长期的纯视觉路线,两者采集的数据要放在一起算。
激光雷达就像个学步车,用上了很快就能走,但会产生依赖性,不想独立走了。另外这个零部件维修起来也不太方便。
马斯克此前透露,无人驾驶程序FSD已经和机器人Opitmus在底层感知和识别算法上打通。
智能驾驶方面,OCC占用网络正式上车,支持识别栅栏、护栏等有一定长度的通用障碍物。
系统的主要感知识别数据仍然是视觉图像,摄像头采集的数据通过基于Transformer的BEV网络,应用自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当前场景各个目标的语义分割信息,并加入时序特征。
OCC即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最早由特斯拉提出,在“BEV+Transformer”的基础上,把车周边空间分割成单位“方块”。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于训练集,系统不需要识别出物体具体是什么,只必须了解到自己是不是被阻挡了。
其实占用网络上车的一个最主要初衷,就是替代激光雷达对目标的距离、位置关系等等感知能力。
华为ADS 2.0的所谓GOD网络,实际上也是基于这种思想。不过系统要用到激光雷达,走的是融合感知路线。
夏一平在直播中表示,在GPT等大模型技术,包括OCC技术出来后,现在能够将看到的2D图像很好地还原成3D,具备了测距能力。图像含有的信息比激光雷达产生的信息更丰富。
目前极越的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已经覆盖全国90%的高速高架,开通北上杭深四个城市城区,2024年计划在国内开通200个城市。
交互上有所提升,车内语音方面,可见即可说范围更大,调整方向盘和后视镜,看路况等。
比较特别的,车外语音交互也更灵活,开关车门,关闭窗户,泊车时在车外唤醒语音助手就能立刻暂停。
比如转向图像辅助,驾车时打开左右转向灯,侧后方会实时投射实景图像,减少A柱盲区。完成变道或转弯等动作后,转向灯会自动熄灭。
娱乐性方面,支持Switch等设备有限投屏,极越APP可当作虚拟手柄控制车载游戏。
首先是几乎所有玩家都会使用BEV模型重构自己的无人驾驶架构。已经率先完成这一步的玩家,比如极越、小鹏、华为等等,会自然而然的转向无人驾驶大模型的探索。
在L3法规放行的背景下,智能驾驶“升维”的路线谁先走通,成为各家竞速的焦点。
第二,OCC占用网络上车,但同时激光雷达的性能、成本也在一直在优化,纯视觉和融合感知的竞速,也是2024一大看点。
第三,座舱方面大模型应用上车越来越成熟,各种玩法、花活不断,今年全面开花。
自动驾驶或者说量产智能驾驶永远不是零0事故,但整体交通层面,能够降低事故率和直接损失。
技术成熟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保险的商业逻辑就能成立,智驾产品就能更广泛、更深入的触及用户。
车企打价格战和NOA开城大战外,夏一平之后,可能会出现更多CEO响应李斌号召,亲自下场直播吆喝新产品、新功能。
几乎同时,去年销量不佳的哪吒做了次续航测试,哪吒汽车CEO张勇随后表示,这是在为今后直播测试做准备。